为什么全真道士戴的混元巾像清朝官吏戴的顶戴帽子?混元巾真的是清朝才开始出现的吗?

时间:785次浏览2020.11.24提问

为什么全真道士戴的混元巾像清朝官吏戴的顶戴帽子?混元巾真的是清朝才开始出现的吗?

已解决问题

hao231知道平台可亲可爱的匿名用户网友在785次浏览2020.11.24提问提了关于历史道教相关的问题,他的提问怎么做为什么全真道士戴的混元巾像清朝官吏戴的顶戴帽子?混元巾真的是清朝才开始出现的吗?历史道教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你无异于雪中送炭,让我感激涕零 !

第1个回答

波黑家的2020.11.24回答混元巾,取道教混元一气之意。就是全真教道士戴的那种硬沿圆帽,中间开孔露出发髻[1]。后混元派与全真派合并从而演变成为全真派的日常衣帽。全真派道士多用此巾,混元巾为圆形。起源于汉代方士所带头巾。闵智亭道长在所著《道教仪范》中称今道士所戴之混元巾,即汉代头巾。大多数用马尾制成。[2]马尾混元巾为现代道教九巾之一元巾起源于清代[4],但闵智亭道长在所著《道教仪范》中称今道士所戴之混元巾,即汉代之头巾。混元巾本因混元派道士多带此巾帽而得名,后混元派与全真派合并从而演变成为全真派的日常衣帽。所谓“根据汉制衣冠巾冠应该不露发髻”的说法是现代人不了解道教混元巾的法制。古时全真混元巾是在高功科仪才戴的礼帽,定配以黄冠(即月牙冠或称偃月冠)、五岳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形图”,必须受过戒的方能戴)、星冠(覆斗形,上刻五斗星形,老修行拜斗时戴)、莲花冠(也称上清冠,一般是高功才戴)等,称为冠巾制。冠与巾是不分离的。以黑缯糊成硬沿圆帽,中间开孔,以露出发髻。圆形,以黑缯糊成硬沿,帽顶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时,扎发髻,帽顶之孔露髻,以一簪贯之。有的老修行说,这是代表道教混元一气的意思,故称为混元巾。偃月冠,因其形如偃月,故有此名。一般以黄杨木制作而成,全真派相传有这么个典故,是当年元太祖赐一锭黄金给丘处机真人,真人遂将此黄金,捏成偃月冠的形状,戴在头上,于是有些道士遂认为偃月冠是元代时期才有的。明·高濂撰《遵生八笺·卷之十八》云:“竹冠。制惟偃月、高士二式为佳,他无取焉。间以紫檀黄杨为之亦可,近取瘿木为冠,以其形肖微似,以此束发,终少风神。若带唐巾汉巾,可以簪花。汉巾之制,去唐式不远,前折较后两旁少窄三四分,顶角少方。二制之外,皆非山人家所取。但五岳真形图,人当佩带,入山可拒虎狼,寻壑可远魑魅。”历史发展编辑在明代以前虽然并不普及但很多人都佩戴混元巾,由于战乱等原因道士画像留存甚少但还是可以从一些画像上看到混元巾的身影,明朝混元巾分为软硬两种,在后来逐步全变成硬巾。从早期混元巾不配冠并且高耸发展到后来佩戴莲花冠并且降低高度使得混元巾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美感。根据北京白云观所藏道门科略记载明朝的混元巾以纸板糊成硬沿裹布,帽顶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时,扎发髻,帽顶之孔露发髻,方向为卯酉向,以一簪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