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问大家,当前这个经济环境,买什么房子比较好?

时间:5833次浏览2025.09.20提问

想问问大家,当前这个经济环境,买什么房子比较好?

已解决问题

hao231知道平台可亲可爱的匿名用户网友在5833次浏览2025.09.20提问提了关于房地产购物相关的问题,他的提问那儿想问问大家,当前这个经济环境,买什么房子比较好?房地产购物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谢了,下次有事儿别忘了找我 !

第1个回答

红苹果2025.09.21回答提问者采纳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购房需综合考虑政策导向、区域发展潜力和资产保值能力。结合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政策动态和产业布局,以下建议可供参考:一、政策支持型房产,产业园区配套住宅,上海通过“一企一策”保障优质企业用地需求,规划产业区块内项目可享弹性规划指标。建议关注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等产业集聚区周边住宅,这些区域因产业人口导入和配套完善,长期增值空间明确。城市更新项目,上海明确支持规划产业区块外现状工业用地“零增地”改造,部分区域通过“创新型街区”建设提升居住品质。如杨浦滨江、普陀桃浦等城市更新板块,兼具区位优势和改造红利。二、抗风险型选择,核心区优质学区房,尽管教育政策调整频繁,但黄浦、静安等中心城区顶级学区房仍具稀缺性。2025年上海推行“多测合一”改革后,二手房交易效率提升,流动性风险降低。地铁沿线小户型,上海“多审合一”审批制度改革加速了轨交建设,15号线、19号线等新线周边50-70㎡小户型总价可控,适合刚需和投资。三、需谨慎区域,远郊非产业配套住宅,上海规划资源局明确“工业姓工”监管原则,非产业区块的远郊住宅(如金山、奉贤部分区域)因产业支撑不足,需警惕空置风险高杠杆投资性物业,当前商业地产受电商冲击明显,需谨慎评估租金回报率。上海环评改革后,部分产业园区的商办项目因环保要求提高,运营成本可能上升建议结合个人资金状况,优先选择产业人口密集、政策倾斜明确的区域,并关注“多证合一”改革后产权清晰的次新房源。

第2个回答

常乐大叔2025.09.21回答先把结论说在前面:2025年仍处于“政策托底+价格阴跌”的弱修复阶段,房子回归“消费品”属性,首选“能住、好租、易售”的保守型标的。以下六条,按紧迫程度排序,照单执行即可大幅降低踩坑概率。一、优先现房或6个月内竣备的准现房期房信用风险尚未出清,2025年到期房企债务再创峰值,任何“品牌滤镜”都可能失效。眼见为实的墙体、水电气、消防验收单,比沙盘和销售话术更靠谱。二、城市只盯“人口净流入+产业多元”的10个强二线核心板块北上深核心区抗跌但门槛高,普通购买力可退而求其次:成都天府-高新、合肥滨湖、西安高新、武汉光谷、长沙岳麓、苏州园区、杭州未科、南京河西、重庆渝中、郑州郑东。指标很简单:地铁已通车、写字楼空置率<25%、二手房成交周期<90天,三者同时满足即可划线入围。三、产品面积段锁定90-144㎡之间的“刚改三居”小于90㎡金融属性弱化,银行评估价普遍下调;大于144㎡进入豪宅税线,流动性骤降。“三室两卫”兼顾二胎家庭与合租人群,将来无论出售还是放租,接盘面最宽。四、房龄原则:主城≤15年、新区≤10年楼龄越新,贷款年限越长,评估折价越小;同时避开30年以上老破小,一来按揭难批,二来未来旧改/拆迁节奏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资产容易“僵尸化”。五、财务纪律——月供≤家庭月均可支配收入30%,总负债率≤50%利率虽处历史低位(5年期LPR3.5%),但收入波动是宏观下行期最大的灰犀牛;留足12个月现金等价物做“安全垫”,方可避免被迫在低谷割肉。六、投资视角放弃“暴击幻想”,改用“租售比>1∶200”硬约束月租金×200≤总价的房源才值得出手,相当于年化租金回报≥6%,可对冲未来3-5年可能的横盘甚至阴跌;达不到这条线的,一律视为“自住消费品”,不再计入投资仓位。一句话总结:当下买房,先看“住得进去、租得出去、卖得掉”,再算杠杆与现金流;把房子当成带居住功能的“高信用债”去配置,而非翻倍增值的“成长股权”,你就能在2025年的经济迷雾中安然靠岸。

第3个回答

安康2025.09.21回答以后小砖楼(5-6层)比较好高层慢慢被淘汰。

第4个回答

不老糊涂2025.09.21回答房地产主要是因为前几年投资过剩叠加高杠杆率,导致房价下跌引爆债务问题。而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和相关政策的落实。因此,当前这个经济环境,买房子,除非刚性需要,否则不建议买房。可以租住或购买二手房。二手房精装修的,目前最划算。地段好,低楼层的,再卖出也不会赔钱。如果能满足需要,最好是小居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