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所有大学,中学,小学家长和企业招聘人员,必须要了解的现状有哪些? 时间:184次浏览2025.08.12提问 已解决问题hao231知道平台可亲可爱的匿名用户网友在184次浏览2025.08.12提问提了关于大学就业家庭生活相关的问题,他的提问了解2025年,所有大学,中学,小学家长和企业招聘人员,必须要了解的现状有哪些?大学就业家庭生活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你是我的宝贝,你是我的花,谢谢你对我的帮助! 第1个回答 匿名用户2025.08.13回答一、从幼儿园到大学,十几年的校园生活像一条闭环轨道,让许多学生养成了"只懂上学,不懂就业"的思维惯性。他们从未体验过职场的早高峰、业绩考核的压力,也没见过就业职场招聘会上职场招聘人员筛选简历时的挑剔眼神。对"工作"的认知,仅停留在他人口中的模糊描述。这种与社会的长期脱节,让"继续上学"成了最轻松的选择。临近大学毕业,专升本、考研成了拖延进入社会的"缓冲器"。当被问及"升学的目的"时,很多大学生会说"提升学历""追求更好的发展",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未来想做什么工作。看似坚定的理由背后,藏着对就业的恐惧——就像面对一场必须参加的考试,总想多磨一会儿洋工。有些学生在学校待久了,不愁吃穿,总觉得“一直上学就好”,根本不懂就业有多难。家长可别被孩子的想法带偏,得明白:上学是为了更好就业,不是为了逃避社会。培训机构天天喊“提升学历”,其实是想赚你的钱。等你落榜了,他们又会说“上学不是唯一出路”,两头赚钱。家长得掂量清楚,花大价钱读个没含金量的本科,不如让孩子学门硬技术,将来找份踏实工作。你是要孩子有个能安身立命的本事,还是要一张没人认的文凭?所以家长们必须认清一个真相:各类升学培训机构的核心目的从来不是服务学生、也不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而是赤裸裸地赚钱。他们不会无偿付出,所有的宣传包装——无论是“为你前途铺路”的话术,还是“提升学历改变命运”的承诺,本质都是为了让学生掏钱,让家长买单。二、企业要擦亮眼睛:学历背后是能力差距企业招聘负责人也该明白,很多孩子一门心思想进央企、国企,却不知道一个基本事实: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中,大批地方国企兼并重组,通过“抓大放小,减员增效”等措施,使得国企数量大幅减少。如今全国央企国企总数仅1100多家。而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我国民营企业已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4%,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民营企业的逻辑很直接:老板要的是能创造价值的人,是有技术、能出成绩的人,而非徒有文凭的"空架子"。一个有3年经验的专科生,可能比刚毕业的高学历学生更受青睐;一个能为公司带来订单的销售,远比"高学历"的应届生更吃香。职场不是纸面上的成绩,业绩能力才是硬道理。三、解决办法:与其让孩子抱着"提升学历的梦"拖延,不如带他们做三件事:查一组数据:看看5700万户民企与1100多家央国企的比例,明白就业市场的真实版图;跑一次招聘会:目前教育部正在大幅度搞就业招聘会,带着孩子去现场看看就业招聘会,听听各个企业的招聘负责人"更看重什么";聊一次天:找在民企工作的亲友聊聊晋升路径,打破"民企不稳定"的偏见。监管部门也该出手:打击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规范"升学焦虑营销",扫清虚假就业中介,引导学生树立"升学为就业服务"的正确观念。说到底,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想明白“就业才是目的”,才能做出不后悔的选择。别让一时的侥幸,变成一辈子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