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易天下》以相对论解释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传统易学能否被现代物理学验证? 时间:332次浏览2025.07.28提问 已解决问题hao231知道平台可亲可爱的匿名用户网友在332次浏览2025.07.28提问提了关于物理相关的问题,他的提问有知道《朴易天下》以相对论解释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传统易学能否被现代物理学验证?物理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希望你能感受到,我最真诚的谢意 ! 第1个回答 远在天边2025.08.01回答现代物理学与传统易学存在多方面的关联:量子物理与易理的概念共振a.波粒二象性与阴阳互根:量子力学里的“波粒二象性”,粒子同时具备波和粒子的特性,这与《易经》中“阴阳互根”思想相呼应,阴阳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就像波和粒子这两种看似对立的特性统一于微观粒子中。b.观测者效应与易传认知逻辑:哥本哈根学派强调的观测者效应,即观测会影响量子状态,类似《易传》中“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认知逻辑,量子的叠加态在观测时坍缩为确定状态,犹如卦象在占筮过程中从不确定到确定的“显化”。c.量子纠缠与卦爻全息关联:量子纠缠的“非定域性”,也就是无论粒子相隔多远,一个粒子状态改变会瞬间影响另一个粒子,这与《易经》卦爻系统超越时空的全息关联特性类似,每个卦爻都蕴含着与其他卦爻乃至整个系统的关联。复杂系统研究的坐标启示a.变易法则:《易经》“变易”强调变化,在生态系统、气候模型的相变临界点预测上,可借鉴“卦气说”中阴阳消长的非线性演化模型,来分析其中的变化规律。b.简易法则:深度学习中的特征降维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简化复杂信息,与《易经》“执简驭繁”思想相通,GPT模型的涌现能力也验证了《易经》中“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即通过简洁的方式把握复杂世界的规律。c.不易法则:在脑科学领域,神经网络的动态平衡是在不断变化的神经元活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功能状态,这和“太极本体论”中在变化中寻找不变性的理念相契合。数学结构与模型应用a.拓扑结构与量子比特:有学者尝试用六十四卦的拓扑结构解释量子比特的纠缠网络,发现某些量子算法在六维超立方体(对应六爻空间)中展现出更高的计算效率,为量子计算机的容错编码提供新思路。b.易学模型与高维空间搜索:上海交大团队将《焦氏易林》4096种变化映射到蛋白质折叠预测,发现对某些罕见构象的预测准确率提升,证明经典易学模型对高维空间搜索具有启发价值。整体与不确定性认知a.不确定性的契合: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指出,粒子的位置、动量等物理量不能同时被精确确定,《周易》所体现的事物发展变化也具有不确定性,两者都揭示了世界既遵循一定规则,又充满各种可能性和变数。b.对偶卦结构与量子实验的互补性:《周易》的64卦体系中对偶卦结构(如乾与坤等),共同构成对主题的完整理解。在某些量子实验中,对一个粒子的位置测量和对另一个与之纠缠粒子的动量测量,虽然测量的是不同的物理量,但共同提供了关于整个纠缠系统的信息,这都体现了一种平衡和完整。c.整体思维的共通:《周易》中每个爻、每个卦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完整体系反映事物全貌;量子纠缠中粒子之间的关联使得它们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单个粒子的操作会影响整个纠缠系统,体现了易学和量子物理学在整体思维上的相似性。宇宙观的相似a.时空观念:量子场论认为宇宙是由无数个量子场组成,场和粒子相互作用引发事物运动变化,这和《易经序卦》中宇宙是一个由物质构成的统一自然场观念相似。并且,八卦体现出的宇宙时空观是弯曲、重叠与变化的,与相对论中时空观念也有一定契合。b.整体关联性:现代量子力学研究表明物质的存在和变化遵循概率规律,观察者会影响被观察物体,这与《易经》中天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一致,人通过自身行动参与宇宙变化,宇宙也会反馈于人。c.信息流动传递:易经中的“卦”和量子力学中的“态”都是信息载体,且信息流动不是单向的。量子纠缠现象中,分离的微粒仍存在特殊纠缠状态;《易经》中太极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都体现了事物间的联系、相互作用、转化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