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型?

时间:239次浏览2025.02.10提问

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型?

已解决问题

hao231知道平台可亲可爱的橙色云平台-小橙子网友在239次浏览2025.02.10提问提了关于时事热点相关的问题,他的提问问一下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型?时事热点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谢了,下次有事儿别忘了找我 !

第1个回答

智橙2025.02.10回答提问者采纳在刘润的年度演讲里,提到了一个“战略六变量”的思考模型。它包括:价值、稀缺、壁垒、资产、杠杆和飞轮。那么阀门企业的“战略六变量”该怎么理解呢?第一个变量,是价值。过去的十年里,很多贴牌代工的厂子,都把自主研发作为重点方向,为的就是突出阀门的价值。而我国大部分阀门企业,都在卷价格而非卷价值,卷价格为的是生存,但卷价值才能发展。第二个变量,是稀缺。生产标准件,虽然简单,但却放弃了稀缺,就难免会走上薄利多销的路子。前几年很多企业的电磁阀卖得很好,去年销售反而不如预期,归根到底是生产电磁阀的厂商多了,稀缺性少了。第三个变量,是壁垒。壁垒保护着产品和企业的生命周期,华为有专利壁垒,微信有生态壁垒,同样的,纽威卖得好,不光是市场拓展得力,也是因为建设了产品和专利的壁第四个变量,是资产。资产不仅仅是厂房和投资,企业想要降低一次性的营销成本,就得注重积累品牌资产、渠道资产、客户资产。第五个变量,是杠杆。互联网公司、新消费企业能做大,靠的是资本杠杆。制造企业要做大,也要靠杠杆,很多阀门企业热衷于跑展会,就是看上了展会的杠杆效益,各地的头部企业喜欢组建协会,也是看到了协会的杠杆效益。第六个变量,是飞轮,高效的研发、生产管理模式就是企业的飞轮。举个简单的例子,阀门企业以产定销的理想模式是:市场响应越快,拿到的订单越多。拿到的订单越多,市场响应越快。这就要求产品研发不能被数据的增长拖垮,反而能对大量类似的业务数据高效复用,业务越多,研发就越高效,生产也与之同理。对阀门企业来说,前三个变量讲的都是产品,第四个、第五个变量讲的是市场,第六个变量讲的是管理。“阀”力,“发力”还是“乏力”经济不景气,让很多规模以上的制造企业得了一种“数字化病”,盲目追新、追概念,踏入了一个个数字化的陷阱、深坑、烂地。很多中小企业盲目上ERP,折腾半天却难以见效;部分大企业沉迷中台或低代码平台,却忽略了低代码平台只是保健品,不是治病的药,解决不了企业运作的核心问题……阀门企业如果要转型,该从哪里入手?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上述的六个变量:增加产品价值、增加产品稀缺性、建设产品壁垒,积累有形和无形的资产、抓住营销杠杆、依靠高效管理驱动研产升级。孰轻孰重,可以从变量的数量上看出来:产品为核心(3变量),市场为重心(2变量),管理为辅助(1变量)。抓住这六点内核,才能实现阀门企业的发展、转型,是否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进行什么程度的数字化、智能化,就只是实现的形式不同而已。这也是智橙PLM为阀门企业提供行业最佳研发实践的内在逻辑:立足产品研发转型,通过协同设计、变更管理等功能,为研发提效;通过BOM选配、快速出小样图等功能为市场赋能;通过项目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强化企业对于数据和过程的管理。时代总是会给企业一个个窗口,怎么走出困境,归根到底还是看企业管理者的魄力、眼光、判断和资源。总有些风雨要经历,总有些决策要执行,而每家厂的转型结果,也像是阀门装了隔温套,冷暖自知。

第2个回答

御剑伏魔2025.02.10回答中国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1。以下是一些关键策略和措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加大研发投入:企业需要持续增加研发投入,以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4。培养科技人才: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制造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产学研合作:加强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4: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1。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3:智能制造: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和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7。数字化转型:利用工业互联网和5G技术,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和智能化制造6。绿色可持续发展:环保技术:推广和应用环保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1。循环经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产业基础:基础零部件:加强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的研发和生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基础设施:加大对制造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生产效率和供应链的稳定性。政策支持:政策引导: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为制造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5。资金支持:设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制造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5。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7。拓展市场:通过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通过以上策略和措施,中国制造业可以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提升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