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登高中首联的情感 时间:744次浏览2022.09.14提问 已解决问题hao231知道平台可亲可爱的匿名用户网友在744次浏览2022.09.14提问提了关于诗歌中国文学相关的问题,他的提问告知杜甫的登高中首联的情感诗歌中国文学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希望你能感受到,我最真诚的谢意 ! 第1个回答 不老糊涂2022.09.14回答杜甫的登高中首联的情感---从听觉和视觉上取象立意,以猿的哀鸣和鸟的徘徊引出自己的愁情,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首联开篇写登高望远所得之景: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取象立意,以猿的哀鸣和鸟的徘徊引出自己的愁情,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颔联承首联“风急”之意,写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落,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以“落木”意象代替“落叶”更凸现深秋季节叶之枯死干燥的特点,以“长江”意象代替“江水”,则突出视野之开阔,江水奔流之气势,从而使萧瑟秋意多出一分壮美。(无边落木萧萧下)颈联写诗人极目远眺触景生情,不由感伤起自己艰难悲苦的身世来。此时,诗人百感交集,慷慨激昂,极具积压喷发之势。此联两句寓意深广,感情深沉,历来为人所称道,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就认为此联就多达八层深意:“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八层深意”概括起来就是:空间上离家漂泊之远;时间上“逢秋悲寂寥”;所写之事是作客他乡漂泊在外;而且因战乱久无奈“常作客”;年龄上已处暮年;身体上衰老多病;此时“登高”是想望远却不意“触景生情”;一个人独自登台何其孤独啊!一联诗句即寓八层深意,可谓实属罕见;其寓意丰富、蕴含深藉,亦当是无出其右啊尾联写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虽然情感仍未从个人的悲苦中解脱出来,但感情和思想境界却进一步升华——“艰难苦恨”既是个人私情的总结,其实更有对国家命运“艰难”的担忧和痛心。这才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诗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由此可见,杜甫《登高》内容丰富,感情深厚,既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个人身世之悲,也抒发了对国运艰难的担忧之情;既是个人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也是国家艰难命运的缩影。故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登高》不愧为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史”中的典范之作。《登高》诗艺术手法主要是借景抒情。诗人精选富有特色的秋天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悲凉之意境,为抒发自己深沉复杂的忧愁悲伤而又慷慨激越的情感奠定厚实的基础。 第2个回答 匿名用户2022.09.14回答《登高》中杜甫以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望采纳。